君山寺的前身是江阴乾明广福禅寺。据史料记载,该寺初为二院。一为唐干贞(927-928)时建,名崇圣。宋太平兴国(976—983)赐额乾明。二为北宋至和(1054-1055)时建,名华藏,为乾明子院。治平(1064-1067)中,赐名寿圣。南宋绍兴(1131—1162)中,改广福。乾道九年(1173)始并为一寺。该寺殿阁崇严,规制宏敞,为邑中诸刹之冠。僧令司(即今佛教团体)设在其中。千百年来,历经兴衰,最后毁于太平天国战争。一代诸山领袖,就此衰落。乾明广福禅寺原址在现城中民运巷、中山公园、澄江福地一带,现已成为繁华城区。然其址尚存有千年古膜、四眼古井、心经碑刻等佛宝古迹,并得到妥善保护。上世纪90年代初,为了满足信徒开展宗教活动的需要,江阴市人民政府特辟君山宝地50亩,易址重建乾明广福禅寺(简称君山寺)。
君山位于江阴市区西北端,背临长江,海拔72.5米,面积40.4万平方米。旧名瞰江山,后以春申君得名。旧志称“此山隆起平畴,拱枕大江,邑中诸峰、四面环拱。北眺淮扬,南挹姑苏、东望海虞、西眄京口,为一方之大观,列郡之雄胜。”在此山建寺,取山色之美,揽形胜之优,呈祥瑞之气,显仙境之灵,具有得天独厚之地理优势。
君山寺重建工程立意旨在扬古刹灿烂、创新寺辉煌,刻意建成“苏南名刹、港城名胜、旅游名景”规划设计以君山南坡(向偏西南)山脊为中轴线,开辟五级台地,按佛教规制由下而上依次布置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楼,山顶建观音阁,左右附设观音殿、地藏殿、罗汉堂、库房、斋堂,层次推进,蔚为壮观。因规模宏大,决定一次规划,分期实施。
1993年开始艰巨的地形改造,并以大雄宝殿为标志推进一期工程建设。大雄宝殿在1996年2月6日奠基,1996年10月上梁,1997年竣工,这期间又相继建成了大殿前平台及天王殿、山门、祖师殿等主要殿宇,1998年11月17日(农历九月廿九)隆重举行了大雄宝殿落成暨松纯方丈升座仪式。为松纯方丈送座的是德高望重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、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茗山大和尚,诸山长老及信众二三万人参加这一盛典。至此君山寺已初具规模,雄姿显现,具备了举办大型宗教活动和接待海内外旅游团的能力。
如今从宽敞的城市干道君山路走近君山寺,抬级而上进入山门,沿中轴线向上的各进殿宇都是明清风格,敦厚稳重、飞檐翘角,屋面均采用黄色琉璃瓦铺盖,更显得金碧辉煌、熠熠生辉。山门上的“君山寺”,“天王殿”匾额为松纯大和尚亲笔所题,字体端庄浑厚。殿高22米,建筑面积达925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巍然耸立,飞椽重檐下的“大雄宝殿”匾额,则是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的墨宝。大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、***师佛三尊大佛,中间释迦牟尼佛法身净高6.8米,法相庄严慈祥,东西两侧为二十四诸天彩绘塑像。殿后正中为汉白玉海岛观音立像。大雄宝殿东西外墙面镶嵌着两幅大型浮雕,东侧为释迦牟尼佛说法场景,西侧为十方佛像图,场面十分壮观。
大殿前面为面积为1340平方米的广场平台,宽敞舒展,是因地制宜采用三层框架构筑而成,平台上可举行大型佛事活动,站在广场上,平视远眺,城市美景尽收眼底,一览无遗。平台内部空间设楼层建筑面积2600余平方米则用作寺内辅助用房,一举两得。
新建的君山寺,各进殿宇间都有一定高差,信众和游客进入山门之后,面对当前的层层殿宇,一种朝山进香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。走进每一殿堂,所有门窗、花格、梁檩桃木、藻井画饰、布幔……无不呈工艺精湛,独具匠心,极具观赏性的精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