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通天宁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、省重点寺院,位于城北中学堂街西首,始建于唐咸通四年(863),旧名光孝,明天顺元年(1457)改今名。天宁寺的僧人柳堂和溪山曾被清政府任命为两代僧官,管辖通州僧众。清康熙四十五年(1706)实行丛林制,挂单集众,传戒讲经,盛极一时。
天宁寺坐北朝南,以山门、金刚殿、大雄之殿、藏经楼为中轴结构,殿宇保存了大量古建筑遗构。“大雄之殿”为歇山式宋代建筑,明间6根内柱用“包镶法”制成的12瓣瓜楞柱,造型独特,为国内罕见。明间前后金柱下用覆盆础,除瓦顶各件已更换外,其余梁架斗拱皆为明前遗物,为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宋代砖木建筑之一。位于天宁寺西北隅的光孝塔,又称支提塔,五层六角,高30米,木檐楼阁式,始建于唐代,经历代修缮,保存至今。塔下须弥座上,镶有精致的麒麟砖雕,保留了完整的宋代遗构。据寺内古碑记载:“未有城,先有塔,前人就塔建城。”千百年来,天宁寺的光孝塔和广教寺的支云塔成了南通的象征。
文物古迹除唐宋建筑外,有宋徽宗御书“大雄之殿”,金刚殿内旧匾“德妙空明”,为明代祝枝山所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