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云禅寺座落于淮安市青浦区承德南路7号,原名“慈云庵”,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(1592)。清康熙十四年(1675)秋,被顺治皇帝奉为国师的玉琳法师,行脚止于“慈云庵”,八月十日说偈趺坐而逝。康熙颁诏厚葬,重修“慈云庵”并建“法王塔”。康熙二十三年,时任礼部尚书王熙撰《能仁国师塔铭》志之。
雍正十三年(1735),清世宗下诏按照大丛林式重建,并改名为“慈云禅寺”。乾隆四年(1737)建成。四十五年(1780)与四十九年(1784),乾隆皇帝两次南巡,均入寺瞻礼。咸丰十年(1860)正月,河南捻军占清河县,慈云寺全部焚毁。同治元年(1862),寺住持静修募资重建,历经二十年,至光绪七年(1881),终恢复旧貌。1918年,慈云寺大雄宝殿再次焚与大火。此后由于连年战乱,再加上水旱灾祸,更遭遇日寇入侵,慈云寺从此一蹶不振。
1986年,在政府支持下,四众弟子共同发心,经过重新修缮,慈云寺恢复开放。
如今慈云寺殿堂设计如法如仪,宏伟壮观;佛像塑造,艺术精湛。国师殿内,新塑玉琳国师像,形神兼备,栩栩如生。僧寮、客房、斋堂齐备,诚为四众弟子学佛修持的清净道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