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音禅寺,位于扬州西北蜀岗东峰,与大明寺隔壑相望,是省级重点寺院。
观音禅寺原为隋炀帝江都宫即俗传“迷宫”遗址,后世建筑有“鉴楼”,意即以隋炀帝为鉴。因此处山势最高,宋绍圣二年(1095)建“摘星楼”。元初,申律禅师在此结茅建寺,是为建寺之始。
明洪武十二年(1379),惠整和尚重建,为“功德寺”,山名“功德山”。明末清初,寺中主供观世音菩萨,更名“观音禅寺”。乾隆南巡登功德山,赐以“功德林”、“天池”二额,并赐联题词。自此,观音禅寺闻名遐迩、盛极一时。观音禅寺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日之夕,江南江北来此进香者数以万计,“比于江南大小九华、三茅诸山之胜”。
观音禅寺先后于咸丰、光绪年间两度被毁,现存之主体建筑为辛亥革命后寺僧潤之、至岸等先后募化,历十余年而建。建国后,观音禅寺为保留寺院之一,香火不断。1983年恢复开放。
现在的观音禅寺,整座寺院依山就势,错落有致,茂林修竹,相映成趣,既是庄严清净的道场,又是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