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网站首页 | 佛协简介 | 佛教资讯 | 佛言祖语 | 佛教教育 | 丛林古刹 | 文化艺术 | 人物专访 | 专题 | 慈善公益 | 政策法规 | 素食护生 | 在线服务 | 公告下载 |
您当前位置:江苏省佛教协会官方网站 >> 人物专访 >> 学界访谈 >> 浏览文章

美国旧金山佛山寺般若讲堂智海长老访谈录(二)

编辑:佚名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 【字体: 】   发布时间:2016/4/14 16:39:13

  记者:很多前往海外弘法的老一辈高僧大德,都是经由香港而开启前往海外弘法的艰辛历程的。您是否也有在香港常住的经历呢?
  智海长老:以前一谈到香港,大家都知道,香港有个大屿山,大屿山有尊天坛大佛。那现在呢,各位知道香港第一富翁叫李嘉诚,他有很多亿美元的资产,他花了几千万在香港修了一座慈山寺。慈山寺供奉了一尊观音菩萨像,多少米高啊?我忘记了。跟那大屿山大佛互对着,保护香港平安。
  那我以前,还没有到美国的时候呢,就在香港住,我记得那还是1951 年的事。初到香港呢,大屿山有座寺院叫观音寺(当时香港除了宝莲寺,就是观音寺),那个时候,观音寺最初还不是佛教的,是神道教的,没有出家人,有几个年纪很大的女的在家人在那看着庙,年纪大了没有人继承啊。后来有一位海山老法师,他是弘扬华严经的,每天诵读受持华严经。那几位老年在家人呢,每年就请他去住,他说:“要我住,你们打华严七。”那几个在家的女众后来都皈依了,都同意。
  打华严七的时候呢,我们又去一些出家人参加。那个时候打七都是自愿的,没有钱,有饭吃有地方住,住处也是很简陋的,你愿意参加就参加,那我们就有十几个出家人去参加。每天的功课,早晨起来,洗完脸,然后海山老法师就在殿里头带着大家先拜一百零八拜。他拜的时候还不是默拜,他出声,他出声带着大家。怎么念呢?他说:“我弟子海山等,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”——叮……一拜下去,然后再是念阿弥陀佛,一共一百零八拜,很多菩萨名,他都会背过。拜过一百零八拜呢,喝点水,然后再做早课,做早课念大悲十小咒,绕佛。这样全堂的,都做好了就差不多天亮了。那些居士呢做早饭,我们吃过早餐呢,要待会才能念华严经啊,海山老法师就给大家讲(故事)。讲什么故事?讲《济公传》,他讲得很生动的。这样,然后呢大家诵华严经,一天诵四次:上午两次,下午两次。一天诵四卷,三个星期才能诵完一部八十华严。每诵一卷就唱3 条华严字母,共有42 条华严字母。就这样,我们在那边,每天都是过的这样的日子。
  观音寺现在的住持是融灵老和尚,融灵老和尚跟我是同学,我们以前都是亲近慈舟老法师的。他现在在那当住持。
 
  记者:您早年离开香港到加拿大和美国弘扬佛法之时,正是中国内地动乱的时期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,您经历了怎样的磨难?
  智海长老:我记得是在1948 年,我们大概共有四五个出家人,从武汉、武昌坐火车往南边(广东广西那边)走。到了火车站进不去,把火车站那些铁网都踩倒了,人山人海,火车一到,那火车梯子、门口的蹬子等等上火车的地方都是人,上不去呀。后来没办法,咋一看,火车顶上也有人,我们几个出家人也就上去了,还拿着行李呢。那个火车顶子是不平的,大家都上去了,就想着火车把我们带着走了就算了,就上去了。上去了,就用随身带着的行李绳子把行李绑了两道,当中绳子,好像驴驮东西一样,人在当中,这样就比较好一点。到现在我也想不起来当时是怎么上去的,现在要让我爬,我是爬不上去了。
  走了不到一站,这火车一抖,“噗咚噗咚”不稳了。我们在火车顶上,天转地转,不敢往旁边看,头就低下,趴在火车顶上。我就心里头想啊:是不是有小孩子闹着玩,把很多石头丢在轨道上,才弄得火车这么不稳当。刚这么一想,在我旁边一位法师(他跟我都是苏州灵岩山下来的)就拱我,我就问他怎么了,是不是火车到站了。他说:“什么火车到站了,你看看!”我们坐的火车是火车头第二节车,火车头冒烟都从我们头上过。一看呢,我们这节车顶,前面有个人掉下去了,再往地下一看,两个人扶着那个人,不知道是死是活,满头都是血,我这才知道火车出了轨,不然我连这个都不知道。
  那后来怎么样呢?大家统统都下去了。这一下来,人山人海呀。因为这一列火车,装的就是两列火车的人呐,火车顶上都是人,车厢里头也是人。外面还下着毛毛雨,幸亏火车快到小站,快入站了,开得慢了。如果不是快到站了,还是开得快的时候,我们全都完了。
  这样呢,我下来了。下来以后往前走一走,火车站有个卖花生、饼干的小店铺,要多少钱给多少钱,连一个花生都卖完了,再也没有了。这个小店铺都买光了,不够吃。这时候,火车站的站长打电话与湖南衡阳那边取得联系,就说有火车来接我们。我们就等着,希望火车来接,不然怎么过呀?从上午等了两个小时,终于等到火车来了。
  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坐火车,这个火车一到火车站,快慢,什么时候停,哪个地方是正赶上火车开门的地方,都能判断出来。那火车“叽咚咕咚,叽咚咕咚”来了,我们就拿着行李慢慢、慢慢,看那火车到什么时候停,就往那一站,正好捡着火车开门,就上去了,里头一个人都没有,你愿意坐哪就坐哪。头一排都不坐,因为挨着门太近,都坐第二排、第三排。我们几个出家人先上去坐那儿呢,我带着花生米,就剥花生吃,什么也不管了。一会儿,里头就坐满人了,后来那些人就上火车顶。这个时候,以前坐里头的人很多都坐火车顶上去了,以前坐火车顶的人很多都坐里边来了。谈到这个地方,我是想告诉大家,共业之中有别业,这个是不可思议的,你想都想不到。因为后来我们一到广州、香港,听说那火车到湖南山里头过山洞,火车顶离山洞边沿只有两、三尺高,坐火车顶上的人全部掉下去了,就跟磨磨一样。我们这些人应该是磨磨没磨着,搬下来了;原来坐火车里头的人该着磨,就又搬上去了。所以说,共业之中有别业,由不得人不信。
  所以,后来有的在家居士问我说,我没有信佛的时候还都可以,现在信佛了,反而好多时候还不顺利,言下之意,好像佛菩萨不灵。我就跟他们说了,我说:“你是在家居士,你信佛不顺利,我还出家了呢,更不顺利,我都没怨佛菩萨。我们以前坐火车顶,火车出轨,我也没有怨佛菩萨,是我自己的业,你不能怪佛菩萨,他让你不顺利吗?你自己的业你不说。要忏悔!”
 
  记者:您在海外有近50 年的弘法历程,在异国他乡,您经过了怎样的历史过程?
  智海长老:我是1967 年从香港去的美国,那时候美国的佛教才刚刚开始,实际上美国有中国佛教是一九六几年才有的。在这之前,中国佛教没有进去,有点日本佛教,以至于当地民众都不知道佛教是干什么的。所以,我们在那儿弘扬的对象还是中国人,因为不懂英文嘛,对外国人没法讲,都是用中文对中国人讲。这样,慢慢的,一天一天,中国人也多了,我们慢慢的就弘扬一些。
 
  记者:以前传统的丛林是如何培养讲经法师的?
  智海长老:过去在中国传统上呢,没有办佛教学院的,那怎么会出来讲经法师呢?有一个名词可以概括,叫做冬参夏学。意思就是冬天要修,过夏要学,解行相应。过夏学,怎么学呢?有法师在台上讲经,你在下面听。听完了以后,你要去复讲,抽签复讲,这一个签筒里有好多人名字,抽到谁,谁就要讲,这样练习,然后,你就会讲经了。
 
  记者:我们佛教经常讲“出家”,这一名词有什么深义?
  智海长老:在中国,大家都知道有三种出家,有四种出家。四种出家是指什么呢?有身出家心不出家,有心出家身不出家,有身心俱出家,有身心俱不出家。要论正式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众,在这四种出家里头,第一,身出家是决定的,身出家,大家都剃发了,披袈裟,受大戒。这个心出家呢,要看个人。但是我们现在心里都出家了,为什么呢?如果我们心不出家,我们不能受戒。我们受大戒,为了什么呢?出家人就是心出家了,身心都出家了。还有心出家身不出家的,一些在家居士,他周遭的环境不允许他出家。所以,另一种就叫做心出家身不能出家。那身心均不出家呢就更多了。这个是四种出家的四料简,在这个四料简里面,选择我们是哪一种人。
  再说三种出家。三种出家是什么呢?一个是出世俗家,一个是出三界家,一个是出无明家,这三种。那么对于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众,都是出世俗家。但你要出三界家,那可不容易。三界都是什么?欲界,色界,无色界,这三界二十八天都要出去,这可不容易。我们现在都在欲界里头(人间),欲界有六重天,色界有十八重天,无色界有四重天,这样,三界共二十八天。佛教是讲因果的,你要修因。修什么因,才能够得到什么果。你要想超脱欲界,你要什么功夫。要出色界、无色界,你要修什么功夫。超脱三界,要什么功夫。这还是说最基本的小乘佛法的证罗汉果的要超脱三界。再朝前一步,要想成佛啊,还要摆脱无明枷锁。我们现在被无明枷锁,被无明锁盖住了,把我们真心、清净心都盖住了,所以出不去。
  再说“出家”两个字。为什么要有“家”?“家”是什么意思?家有在家,有出家。两个都是“家”,一个在,一个出。在就是在里头,出就是要逃脱出。这个“家”是染污的意思。什么染污呢?《阿弥陀经》里讲,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叫什么世界?叫做五浊恶世。五种都是浊,浊就是染污。五浊就是,《阿弥陀经》是说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,这五种啊,都是不清净的,我们不在这个里头。
  那五浊里面简单说,第一,见浊和烦恼浊这两个浊,这两个是最重要的。它是因,众生浊是果,这一个见浊一个烦恼浊。见浊是什么?见是知见,现在就是说你的看法,我的看法,你的见解,我的见解,什么叫是,什么叫非,弄不清楚,这一点哪,很严重。尤其是西方的国家,这个见浊啊,我感觉比中国人要重。不要说别的,他讲“喜欢”,比如说美国好,我喜欢这样,他不说好,他光说我喜欢。这个“喜欢”是众生的思想,众生的思想,众生有分别心哪。你喜欢这个,我喜欢那个,喜欢的不同啊,他就要起烦恼。好事喜欢当然好了,不好的事也喜欢,他那个教义也是这样。那中国不是,中国是礼仪之邦,仁义道德是要的,好的你喜欢,不好的你就不应该喜欢。所以这个知见哪,严重啊,以坏的当好的,好的他说没有用,这样,就越来越严重了。到了最后,因为他喜欢,他不考虑别人的感受,这样就妨碍旁人。如果我们讲道德呢,我们认为好的,喜欢的,但是我也不妨碍旁人,这就是一种本分。所以这个见啊,在佛在世的时候就有了。因为早就有众生了嘛,也不稀奇的。在这个教义上讲,有十使——五利使、五钝使。五利使。什么叫利,什么叫钝?利就是锋利,快;钝就是迟钝,慢。这个烦恼一共分这么两种。
  那么,谈到见浊,身见,边见,戒禁取见,这个邪见,见取见,戒禁取见,这些都是知见的问题。边见,在印度六十二见里头,基本的见都是断常二见,断常二见分出来那么多见都是见浊。断见,比如说人死如灯灭,没有后世。没有后世,今生做好人就没用了。常见呢,就是说不管好坏,来生还是做人,人还是做人。这一点哪,都是见的问题。
 
  记者:出家后,需要经历哪些过程,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僧人?
  智海长老:照理呢,出家人在没有受戒之前,出家先要背五堂功课,学好唱念法器,然后再庄严身口的威仪。这是出家第一步需要做的事,以前叫五堂功课,现在叫早晚课。五堂功课具体指什么呢?第一堂是楞严咒,第二堂是大悲、十小咒,第三堂是阿弥陀经,第四堂是八十八佛大忏悔文,第五堂是蒙山。是分开一天做五次的,这样叫五堂功课。那么,照这样看呢,出家很容易,并不算辛苦。那么现在呢,把这五堂变成两堂了,就时间长了。
  那么,出家人为什么要做这五堂功课呢?因为出家人不去谋生,不做生意不耕田,但是我们要吃饭,要生活,生活是怎么来的呢?由十方施主供养来的。那这样我们吃饭不能白吃啊,所以起码一天要做这个五堂功课,给施主消灾,也免得我们将来还债呀,不然我们将来还债就苦了。那过去很多故事还是有的。那我们把这五堂功课做好了,不欠施主的债了,然后再修学佛法,再修行,这就是我们自己得到的了。
  那么,我们出家人的想法也不完全一样。这小小五堂功课,有的人出了家呢,他学这五堂功课。有的他不要学,他就说,出家人修行,我会念阿弥陀佛就好了,我出家是来修行的,我不要念那么多经咒。这样对不对呢?在中国佛法,中国丛林制度来讲,应当说是不对的。为什么呢?我举个例子,你徒弟出家来修行,那扫地、清洁佛堂要师父来做,上殿念经敲法器要师父来做,徒弟来修行,那师父就不修行了吗?应该说师父修行,徒弟要先做,一代一代的,这样才对。是不是?所以说,出了家,有很多事情我们还是要做的。
  那么,再回过头来,学会了五堂功课,把那里面的经文、咒文都背会了,这是其一。第二,干什么呢?要学敲法器,敲什么法器,怎么拿,怎么敲,这都要学。因为我们出家人做功课都要敲法器的,如果你不会敲我不会敲,那谁敲呢?
  学好唱念法器,庄严身口威仪。所以我说,我们这五堂功课——饭碗要端(学)好了,吃得饱饭,敲得好法器,念得好经,这样,你一辈子都有受用啊。
  出家人把这五堂功课要学好,钟鼓鱼磬,样样都要学好。到哪都先让人敲,没人敲,我就来。哪一样我都会,但是我不往前竞争,尽着人家先来。没人来,我就来。这样呢,就不会有障碍了,挂碍都没有。出家人要学得自在解脱。
 
  记者:出家人为什么要续佛慧命?
  智海长老:作为出家人,一定要谦虚。我们对任何人,不要让他造口业、毁谤三宝。但是我们对自己呢,要做好我们的出家人。把戒律学好,把出家人本分做好,把佛法弘扬出去,那你的功德就大了。所以说弘扬佛法,这个功德很大。因为什么呢?我们把佛法讲给人听,叫做续佛慧命,把这个佛法的慧命往下一代一代地传下去。要不然,慧命没有了,成佛怎么成呢?
  我在红螺山的时候,常住请法师讲经,通过开经偈唱完了,法师开讲之前,有四句话要说,他是怎么说的呢?他说:“假使顶戴经尘劫,身为床座遍三千,若不说法度众生,毕竟不能报恩者。”把这四句说完了,再读经文,再讲经义,才开始。这意思就是说,弘法很重要,续佛慧命很重要。
 
  记者:那么,在您出家的时代,是怎样打下出家弘法的坚实基础的?
  智海长老:我本人在红螺山的时候呢,那时候当沙弥,十几岁,什么都不懂。第一就是学的大悲、十小咒,蒙山,弥陀经,八十八佛,最后学的楞严咒,都背过了,还要温习,念得通熟通熟的,越熟越好。这是讲我个人啦,那念完了呢,我们老和尚就让我背《天台四教仪》、《教观纲宗》,这两部书呢是天台宗的主要的基本的教义。但是那时候呢,《天台四教仪》都是古的文字啊,我一点也不懂(不能理解)。让我背,我就背,就一天背一点,一天背一点,后来都背熟了,就每天背一遍。尽管背得很熟,但是不懂。再后来,慢慢的,才研究嘛。
  那么,《天台四教仪》这本书是怎么来的呢?是高丽(韩国)的一个沙门,叫谛观大师,他录下来的。他怎么录的呢?他从天台三大部的《法华玄义》里头,抄录下来的那个大纲——主要的句子,抄录下来的。
  那他是怎么抄录的呢?大家都知道,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几次法难——受过几次打击,其中之一,在唐末的时候,发生过一次毁佛。佛教被毁后不久,苏杭一带,有一个王叫钱忠义王,他很信佛,而且还拜一位出家法师做国师,叫德韶国师。因为他信佛呀,所以他也研究佛教,有一天,当研究到一个地方呢,他不能够理解。哪个地方呢?就是说,如果是断惑呢,这个和藏教通教,天台宗的都齐;要是伏无明呢,那就不是,要伏无明呢,“三藏则劣”了。他不能够理解,于是他就向国师请教。结果,那位国师也不是研究天台宗,也不懂。那怎么办呢?国师就指引他,这是天台宗的法,你要到天台去找一位法师请教。那时候,天台有一位义寂法师,他就去了天台问义寂法师。义寂法师一被问呢,他说:因为佛教受摧残的时候,把天台教义方面的典籍都销毁了,现在只有到海东,也就是韩国,那里佛法正在大兴,到那去,才能找到答案。这样,钱忠义王一听,就立即派人去,拿着钱,拿着礼物就到了韩国。到了韩国,跟韩国一说,这韩国是信佛法的,他说中国给我们这么大的礼物——拿很多钱、拿很多东西给他嘛,他们也很高兴,就派一位法师,也就是谛观法师,带着中国天台宗的这些教义来到了中国(还给中国了)。
  那到了中国呢,来到天台,谛观法师就亲近义寂法师。再后来呢,过了好多年,他就圆寂了,就在中国圆寂,没有回韩国。他圆寂以后,看他的东西,有一个小盒,夜晚放光了。大家以为是着火了,走近了一看,不是着火。这打开一看呢,是他录的《天台四教仪》原稿(他写的稿子还没有流通,放在盒子里,他就圆寂了)。这以后,就印出来流通,供大家阅读学习。所以说,《天台四教仪》这部书不简单啊——放光。
后来我在红螺山时,师父推荐我读的第一部书就是这部书。所以,我希望有缘的大众也读一读,能研究这个教义。那么,现在你要读的话,还是不好懂。怎么办呢?有一位静权老法师,他把这部书编成白话写出来了,很好懂,大家学习起来就容易了,叫做《天台宗纲要》。我一看,这个是心地法门啊,非常难得,我在美国,就把它讲了,并印出来流通。
 
记者:出家之后为什么要受戒?
智海长老:我们出家人为什么要受戒呢?因为我们要续佛慧命,绍隆佛种啊。怎么续佛慧命呢?我们出家人,一个人身有两条命,一个是身命,一个是慧命。身命呢,要靠它来吃饭的。我们人生几十年,每天吃饭,每天吃饭,来活几十年。
那么,还有一个慧命——法身慧命,是生生世世跟着你的。你把这个慧命培养好了,将来不堕落、不受苦,更可以成佛。这叫慧命。
那么,出家人的职责是什么?弘扬佛法,绍隆佛种,以此来净化人心。这是对社会有贡献的。所以,如果(人们)都信了佛,社会治安就好了,就没有小偷了,就国泰民安了。这就是我们出家人对国家的贡献。出家后为什么要受戒?受戒就是训练培养慧命嘛。所以说,受戒是很有意义的事情。这佛教发展到今天2500多年了,这个慧命都是出家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。
 
记者:您认为,出家受戒之后应当如何巩固受戒成果,使道心不退?
智海长老:中国佛教一般来讲,受完戒,一出戒堂到了外头,就是看各人(自律)了。这样就不怎么好。应该怎么样呢?我们即使受完戒,离开了戒堂,也要常常回忆起在戒堂里的生活,常常回忆。据我个人来讲,三坛大戒受完了,对于我作为一个出家人一生的影响,是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意义的。我就要常常回忆我在戒堂里头的生活如何如何,常常地想到。因为我作为出家人,受完大戒才真正成为了僧宝啊。
 
佛教教理与佛法修学
记者:请长老开示一下,天台宗、贤首宗与净土念佛法门之间的关系。
智海长老:佛教原来是从印度传到中国,从印度翻译过来的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。传到中国以后,以印度佛经为依据,产生了贤首宗和天台宗等宗派。
比如说,贤首宗是依照《华严经》的思想而立宗的。那么,《华严经》为什么叫贤首宗呢?因为贤首宗的五代祖师:初祖杜顺和尚,那是文殊菩萨再来,弘扬《华严经》的。以至二祖、三祖——第三祖叫贤首国师。所以,后来叫贤首宗了。他们都是弘扬《华严经》的。华严宗呢,又称五教,即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,这叫五教。这就不多讲了。
再说天台宗。天台宗是依据《妙法莲华经》(简称《法华经》),弘扬佛法的。从天台智者(智顗)大师,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为缘起,主要则以弘扬《法华经》为主,同时,其它的经典也都弘扬。
天台宗为什么以《法华经》为主呢?中国佛教有两句话,“开悟的楞严,成佛的法华”。《法华经》是成佛的法门。《法华经》一共有七卷二十八品。其中最重要的两品,一个是第二《方便品》,一个是第十六《如来寿量品》。这个是《法华经》的重点。为什么称之为重点呢?《法华经》有两句话,叫“开权显实,开迹显本”。开权显实,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法五十年,以前都是方便说,没有说到家。因为众生听不懂,不够资格。培养了几十年后,等弟子的领悟程度都提高了,才给说《妙法莲华经》。这叫开权而显实。那么,开权显实是现生(这一生)。释迦牟尼佛是不是现在才成佛的呢?在《法华经》上说,早就成佛了。早就成佛了,是在哪一品呢?在第十六《如来寿量品》。《如来寿量品》里释迦牟尼佛说,你们都以为我是现在才成佛了。出王宫,到雪山,到六年苦行,坐菩提树下,成佛了。其实,我在多少劫以前,就已经成佛了。我现在是示现来的。我早就成佛了。这就是开迹而显本。本就是过去,迹就是现在。天台智者大师就是依照这个弘扬《妙法莲华经》的。
那么,为什么又叫做天台宗呢?天台,是依着天台山而立的名字,天台山是个地方,在浙江。智者大师,他的名字叫智顗,后来,因为晋王恭敬他,给他赐名为智者大师。
了解了以上这两个法门的基本概念,我们再来谈净土法门与这两个法门之间的关系。在中国佛教里从印度来的两个宗派法门,一个三论宗,一个唯识宗,它们是不念佛的。到了中国以后,弘扬贤首宗呢,提倡念佛,有《华严念佛三昧论》。天台宗本来是修止观的,修止观的也要提倡念佛。为什么呢?主要是因为对于我们末法众生来讲,这个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的。我们弘扬天台,我们修行止观,也要念佛求生西方。所以天台、贤首也都弘扬念佛法门。
 


免责声明:
1.来源未注明“www.pj677.com”的文章,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www.pj677.com立场,其观点供读者参考。
2.文章来源注明“www.pj677.com”的文章,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,其版权归www.pj677.com所有。未经我站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。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、网站转载,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(URL)。
3.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,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,均已注明来源,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,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,谢谢。